首页 > 专题 > 凡人微光 > 正文

13年磨一“绳” 220枚奖牌让“严氏速跳法”闪耀世界

发布时间:2025-07-09 来源: 2026世界杯
字号:
[小]
[大]
【打印】

严静,男,19759月生,中共党员,重庆市黔江区新华小学体育教师。他26年坚守体育教学第一线,13年与绳为伴守护孩子梦想,6次担任国家队速跳主教练,总结推广“严氏速跳法”,让中国速跳领先世界。他训练培养了20多位世界冠军和近百名优秀队员,打破3项亚洲纪录、2项世界纪录,在多项国际赛事中斩获金牌近20枚,在全国大赛中获得奖牌总数超过220枚。他带领的新华小学跳绳队亮相央视《开门迎春晚》节目,凭借出色的演出获得蛇年春晚推荐卡。迄今,严静曾荣获“重庆市优秀教师”“新时代重庆好老师”“重庆市优秀教练员”等称号。

“严式速跳”惊艳亮相全球赛事

1998年,严静大学毕业后进入黔江区新华小学成为一名体育教师。20128月,他被区体育局抽调到市里培训花样跳绳项目。从那时起,他便对跳绳项目产生深厚感情。当年秋季开学,他争取到校方支持,在新华小学成立起100多人的跳绳队,跳绳项目正式“立”项。

“起初想法很简单,跳绳所需器材简单,随处可跳,易于普及,同时也是中考项目,学校、师生、家长大概率会支持。更重要的是,跳绳有利于增强孩子的心肺功能,同时对协调、力量、耐力等有整体提升效果。”严静回忆道。

在实际的教学与带队参赛中,严静发现,跳绳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,绳按材质可分为棉绳、胶绳、竹节绳、钢丝绳,跳法也分个人花样、同步花样、交互绳花样、车轮花样等,不同的花样应用不同材质的绳,训练跳法也与其他专业队伍有很大差异。

严静意识到,必须得打破传统经验,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。于是,他开始定制专业跳绳、研究力学与人体学等专业知识,反复观看跳绳比赛视频、多方请教学习。在多次总结和实践后,他发现通过缩短绳的半径,采用屈体跳的方式对学生提高成绩和强健身体更为有利。

经过近1年时间的反复摸索和改进,“严式单摇速跳技术”形成,被业界称为“严氏速跳法”。从2014年至今,“严式单摇速跳技术”多次在国内国际赛事上公开亮相,让中国速跳领先世界。

严师慈父用爱挥洒训练场

严师方能出高徒。“台上1分钟,台下10年功,刻苦训练是每一位运动员的必修课,如果你的训练量常人都能承受,凭什么拿到冠军?又凭什么站上世界最高领奖台?”这是严静常对学生说的一句话。

2023年寒假,跳绳队只休息了5天,大年初三就回到学校训练。2024年暑假,跳绳队几乎无休。从亚锦赛回来的队员们,休整3天后,即刻归队训练。13年来,严静带着跳绳队将训练变成日常。

为了不耽误学习,训练时间安排在早上开课前2小时和放学后1小时,风雨无阻。

训练中,严静对队员的每一个动作都力求精准。他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,以发现任何一个可能出现失误的小问题,引导孩子们反复练习、反复提升。晚上,他常常一个人关起门来听节奏,观看孩子们比赛的视频回放,不断复盘细抠每一个动作细节。

作为教练的严静,把对孩子们的关爱融入每一场训练中。每次训练,严静会早早帮队员准备好训练器具、贴心递水、嘱咐训练后拉伸,关心着队员的生活、学习、训练大小事。每次比赛前夕,他更会像父亲一样,坐下来陪伴、疏导、鼓励着每一个孩子。

“教”“育”相长锤炼顽强品性

除了跳绳队教练身份之外,严静时刻不忘自己作为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使命。在他看来,“教”与“育”,教的是应知应会的知识,育的是本真本色的潜能;教的是基本技能的继承,育的是不拘一格的发展。

严静坚持将“教”与“育”相结合,根据学生个性化差异,因材施教,将速度、力量、难度、花样结合,让大家在跳绳中展现各自风采,也让孩子们在跳绳中收获品性的锤炼。与此同时,他改编普及“黔江土家摆手绳”,让课间绳操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。

正是这样的教育理念,严静让学生在课上聚精会神,在课外绽放光彩,也让跳绳队员们一次又一次站上了不同赛场的领奖台。2024年,新华小学跳绳队在亚洲跳绳锦标赛中获得443铜的好成绩。 

教育与训练只有进行时,没有完成时。目前,严静又带着队员们紧锣密鼓地准备下一阶段的训练,为今年世锦赛做准备。

“现在训练的目标就是希望我们的运动成绩,不管是速度、花样上都得到提高,突破我们曾经在2018年世锦赛上创下的世界团体总分第一的辉煌,让世界见证中国运动员的风采。”严静说。

(2026世界杯在哪里举行供稿)

责任编辑:邓雅心
Baidu
2026年世界杯32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