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龙兴 张奉平 张宏波:祖孙三代接力守护汝溪河,用深情和执着 诠释愚公精神
张龙兴,男,1952年5月生;张奉平,男,1976年11月生,系张龙兴之子;张宏波,男,1996年11月生,系张奉平之子,三人为祖孙三代,均为重庆市忠县汝溪镇溪沟社区居民。自2016年“河长制”开始实施以来,张龙兴就担负起汝溪河桐油滩1.5千米长的河段守护工作。张龙兴每隔一天就会下河捡拾垃圾,并劝阻岸边居民将垃圾倾倒入河的行为。2018年,张奉平开始与父亲一道巡河,将桐油滩沿河两岸打理得干干净净。受祖父和父亲的影响,在外务工的张宏波也于2020年返乡加入守护汝溪河的队伍中。巡河成了祖孙三代的共同约定,每天天一亮祖孙三人就一起去巡河,共同守护汝溪河。
祖孙三代接力守护汝溪河 用深情和执着诠释愚公精神
河道垃圾遍布,儿时捉鱼摸虾的场景只剩回忆
汝溪河流经忠县汝溪镇境内约14公里,常年水面宽约100米,属长江一级支流。张龙兴家紧靠汝溪河,从小在河边长大的他对汝溪河有着独特的情怀,在他的记忆里,汝溪河清澈见底、水流潺潺、鱼虾欢快;河道两旁绿草茵茵,不仅是饮用水源的重要来源,更是张龙兴儿时和小伙伴们嬉戏打闹、捉鱼摸虾的乐园。
2008年,在外务工多年的张龙兴回到家乡,发现河道面貌与儿时的印象已迥然不同。水面、岸边垃圾随处可见,河水也不再清澈,更看不到鱼虾的踪影,旧时汝溪河那股生机盎然、那份诗情画意已不复存在,张龙兴看在眼里,痛在心里。
挑起守护重任,父子二人巡河的身影星月交替
张龙兴家附近的桐油滩,有一道50多块条石组成的跳礅,方便居民过往。一遇涨水,上游和岸边的垃圾就会漂浮到河中央,将跳礅间隙塞得严严实实。张龙兴总会卷着裤管站在跳礅上,将这些垃圾一一清理干净。
2016年底,“河长制”开始实施。社区干部找到64岁的张龙兴,想让他当民间河长,负责管护汝溪河桐油滩1.5千米长的河段。面对这份没有分文报酬的工作,张龙兴爽快地答应了。他自己掏钱配置了火钳、竹扒等工具,每隔一天就会下河捡拾垃圾,并劝阻岸边居民将垃圾倾倒入河的行为。因年岁渐高,张龙兴右腿膝关节不时隐隐作痛,走路开始变得吃力,他只好拄着拐杖巡河,但他丝毫没有放弃的想法。许多人感到不解,河长没有工资可拿,为啥还这么卖力?有人当面问张龙兴:“你这么大年纪了还在河边跑来跑去,图啥哟?你今后动不了了,谁还会来巡河?”张龙兴回答:“图啥?我就图大家有一个好的生活环境。愚公移山的故事你听过的吧?我巡不动了,还有儿子;儿子巡不动了,还有孙子。我就不相信桐油滩不会变干净!”张龙兴斩钉截铁地回应道。
2018年,张奉平返乡办了一家小公司。一有空,他就会去帮父亲巡河。渐渐地,张奉平由配角变为主角。巡河时,他会穿上靴子专门捡拾河道中央的漂浮物,父亲因腿脚不便就捡拾岸边的垃圾。看到父亲行动不便,张奉平多次要求单独巡河,但父亲认为自己熟悉河道和水情,不肯“退休”,对巡河工作仍要全程“指导”。或是星辰未来得及退去的凌晨,或是滂沱大雨刚结束的午后,或是浅月伴着晚霞的黄昏,张奉平带着父亲风里来雨里去,精心管护河流,将桐油滩沿河两岸打理得干干净净。
精神薪火相传,祖孙三代守护的河流明净如初
2020年,张奉平的儿子张洪波回到家乡和父亲一起经营公司。为了不耽误做生意,每天早上天一亮,张宏波便跟着父亲和祖父一起巡河。刚开始,张宏波不太熟悉“业务”,张奉平告诉儿子:“危险的地方只能在远处用竹耙,安全的地方可以用火钳。”“我名字里有‘波’,就代表与河流有缘。”张宏波说,“将来爸爸巡河巡不动了,我会继续巡河,并世代传承下去。”
垃圾随意倒在河边,污水直接排入河里,这是几年前桐油滩周边居民的习惯。张龙兴祖孙三代坚持巡河,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乡亲们。现在,大家认识提高了、意识增强了,垃圾倒桶、污水集中处理、垂钓者离开时会将垃圾带走已成为习惯。在张龙兴祖孙三代的带动下,汝溪河沿岸越来越多的居民加入到爱河护河的队伍中。
2021年8月,年近七旬的张龙兴做了膝关节手术,术后走路可以不用拐杖了。儿子和孙子早上巡河的时候,他会到河边指挥,提醒他们注意安全,并捡拾岸边垃圾。每天茶余饭后,他也会沿着河边走一走,看看河里的情况。
现在的汝溪河桐油滩段,河水清澈了、鱼群回来了;两岸芳草萋萋、绿树依依,凉亭、长廊点缀其间,错落有致,犹如一幅优美画卷。看着眼前的汝溪河,张龙兴祖孙三代咧着嘴笑道,“这是我们从小生活的地方,是养育我们的母亲河,我们对她有着深深的感情,看着她又回到了从前的模样,我们的付出是值得的,这就是我们坚持的意义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