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兴义:母与子的坚守依偎 花甲儿子一日三餐四季将阿尔兹海默症母亲宠成“公主”
张兴义,男,1963年3月生,重庆市江北区新村幼儿园退休教师。2019年,母亲被确诊患重度阿尔茨海默症;2020年9月,父亲去世,照顾母亲的重任落到了张兴义一个人身上。张兴义忍痛关掉经营十余年的体能培训班,悉心照料母亲饮食起居、脑部康复训练、体能训练,并带母亲四处旅游。一日三餐四季,母子俩用行动演绎了一曲“你养我小、我养你老”的动人赞歌。
母与子的坚守依偎 花甲儿子一日三餐四季将阿尔兹海默症母亲宠成“公主”
母患病父离世 放弃事业专心照顾母亲
张兴义是江北区新村幼儿园的退休教师,原本经营着一间深受学生和家长喜爱的体能培训班。他教学经验丰富、耐心负责,十余年来,见证了数万名学生的成长。
2019年,母亲被确诊重度阿尔茨海默症。2020年,父亲去世。历经一个甲子,张兴义接连受到双重打击。
左边是事业,右边是母亲,没有过多思考,张兴义很快作出了决定:我要用余下的时间好好陪伴母亲,让她拥有健康幸福的晚年。
俗话说,老小、老小。依靠在幼儿园工作积累的经验,张兴义像照顾孩子一样照顾母亲,一日三餐,饭菜精细营养,水果品种丰富。做一道母亲喜爱的小吃“芒果醪糟冰粉”成为他的拿手活。
他查阅了阿尔茨海默症的很多资料,得知适量的运动对患者有很好的帮助。他便每天带着母亲一起锻炼。“坚持步行30分钟+150级上下台阶”“推轮椅步行30分钟+170级上下台阶”“露台上晨练,来回踱步1小时”……张兴义的“朋友圈”里记录着母亲每天的锻炼情况。
渐渐地,在张兴义的照顾下,母亲身体好了起来,不仅可以正常进食,还长胖了10斤,笑容也多了起来。
孝老爱亲家风传承 陪母亲熬过“至暗时刻”
陪伴,是24小时的。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母亲不仅忘事,还有睡眠障碍,自知力、视觉、听觉、运动能力下降等症状,这些病症都不可逆的。
当母亲在厕所一呆两三个小时,大小便失禁时,他耐心清洗;当母亲突然掀开高压锅的盖子,他第一时间确认母亲的安全;当母亲无数次在深夜站到他床边,要他带自己“回家”,他反复解释、柔声哄睡、凌晨牵着下楼“回家”……张兴义用尽各种方法,陪母亲一起熬过这些记忆断片的“至暗时刻”。
曾经有亲朋好友给他出主意:请个护工吧!张兴义思来想去后觉得,自己懂她的喜、会琢磨她的情绪,这是护工不可替代的。张兴义也急过、也哭过,但他也会想起曾经,父母对他无私的爱。
1985年,张兴义22岁,通过努力他考上了成人大学,每个月高昂的学杂生活费却让他退缩。这时,已退休的父亲,毅然打起了零工供他读书,直到毕业。他还会想起父亲在奶奶晚年,对老人的细心照顾。点点滴滴孝老爱亲的家风传承,都在张兴义心里种下了“责任与担当”的种子,激励他用实际行动践行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。
定制旅游计划 带母亲看遍山河四季
与母亲在一起的日子过得很快。2021年12月,经过一个秋天的调养,母亲终于能远途旅行了。
张兴义开车带着母亲自驾来到海南环岛旅行。在三亚,张兴义租了一个面朝大海的房间,离三亚湾步行只要10分钟。喜欢看海的母亲能在海边坐一整天,兴致来了,还要踩水、喝椰子水、吃冰激凌。
过年时,他和母亲在海南朋友家作客。母亲高亢地唱了几句《九九艳阳天》,看到母亲兴奋的样子,张兴义觉得一切都值得了。
为了让母亲有一个愉快的晚年,张兴义为母亲定制了一份旅行计划:春天看大理山水映照,夏天看仙女山吞吐云霞,秋天回味老家的山城记忆,冬天看三亚的夕阳归舟。
一次,张兴义做完饭,喃喃自语说了声“今天好累!”母亲缓缓地说出一句:“儿子,你辛苦了!”最近,张兴义又带母亲去复查,医生说,老母亲的精神状态,完全看不出是重度患者,这与家人的悉心照顾是分不开的。听到这些,张兴义都倍感欣慰。
张兴义将旅途的细节都发布在朋友圈,他说:“母亲的记忆会消失,朋友圈的记录不会消失。”伴随着朋友圈的坚持更新,越来越多的朋友关注到这一抹独特的风景,更多的人被他的孝行打动,也决定加入到带父母旅行的行列中,让自己也成为这份孝心的传播者。这种孝心的传播方式,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和点赞,也成为别人眼中“向往的生活”和远方的风景,温暖着更多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