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6世界杯各大洲分配   重庆市文明办   主办
首页 > 聚焦重庆 > 正文

刘绪海:十年坚守偿还巨额债务,他用实际行动书写信义之道

来源:
字号:
[小]
[大]
【打印】
分享
新浪微博
腾讯微博
微信
QQ空间
QQ好友

  刘绪海,男,1965年12月生,重庆市巫山县官渡镇双月村村民。1993年,经历车毁人残的刘绪海,并未因此意志消沉。2010年,他瞅准城镇建设时机,借资150万元建起砖厂,在事业刚起色时遭遇小产权房地产风暴,众多开发商“跑路”,导致货款无法收回,欠下120万元债务,生活再次陷入低谷。面对突如其来的巨额债务,刘绪海没有逃避,坚持诚信做人,主动扛起沉重债务。10年来,他先后变卖家产,和妻子通过打零工、承包蔬菜大棚、种植脆李等方式偿还。“借碎米,还整米,坚决不欠来生账”,他用实际行动书写信义之道。2022年,刘绪海先后荣获“重庆好人”“感动重庆十大人物”称号。

  命运面前不低头

  1983年,高考失利后的刘绪海回到家乡,那个年代的高中生,算是有学识的年轻人。不甘心在家种地,思前想后,他觉得在家乡发展物流有着不错前景,于是去考了驾照,买了大货车,干起了运输。

  可天有不测风云,1993年刘绪海驾驶货车在运输途中发生严重车祸。虽经过抢救保住了生命,但双手受伤严重,因当时家庭经济条件有限,医治不及时,导致他右手截肢,成为三级肢体残疾。

  原本生活就不宽裕的家庭突然失去经济来源,同时还欠下不少外债,生活愈发艰难。

  身体残疾让刘绪海的生活有了诸多不便,但心灵上的打击远超肉体上的疼痛,这也让他变得越发沉默。可当看着嗷嗷待哺的孩子和年迈的母亲时,刘绪海深感肩上责任重大,自己不振作起来,家庭便难以为继。

  因身体原因,刘绪海没法外出务工,只能靠妻子出门赚钱,他留在家中照顾母亲和孩子。随着孩子渐渐长大,家庭开销也日益增加,妻子外出务工的收入,已无法弥补家庭支出。

  眼看家庭入不敷出,刘绪海十分焦急。恰好,此时家乡城镇建设日益火爆,激发了刘绪海创业的念头。说干就干,2010年,不甘被命运摆布的刘绪海向亲友筹资建起了一个页岩砖厂。

  债务面前不回避

  刚开始两年,由于城镇建设大规模推进,砖厂生意不错,妻子也不再外出务工,刘绪海一家人的小日子渐渐有了起色。

  但好景不长,2013年,全县遭遇小产权房地产风暴,不少乡镇小产权房卖不出去,砖厂销路陷入困境。更可怕的是,不少房地产老板因欠款过多选择“跑路”。刘绪海负责供砖的几个老板也不见了踪影,未收回的货款达120余万元。

  而这些货款,刘绪海还要发放工人工资和偿还下游供货商的钱。

  不少供货商担心钱收不回来,赶紧跑到刘绪海家里讨要说法。“你们的钱也是血汗钱,做人要讲诚信,就算别人跑了,我也不会跑。我会尽快还你们的钱,绝不拖欠一分。”刘绪海的一席话让大家吃下了定心丸。

  刘绪海之所以作出如此承诺,离不开母亲对他的影响。

  小时候母亲去借人家的米,邻居给的碎米特别多,但是母亲还米的时候,却把碎米筛了还给人家。母亲善良的举动,一直感染着刘绪海。

  “别人可以欠我的钱,但我不能欠别人的账。”刘绪海决卖掉场镇的房子和两个门面用于还债,剩下的100多万元暂时无力偿还,但也给出了承诺。

  诚信面前不食言

  巨额债务使原本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,但刘绪海和妻子心里始终铭记,他们对债主作出的每一个承诺。

  就这样,妻子再次外出务工,刘绪海则在村里承包了20个蔬菜大棚种菜还债。为尽快还清债务,刘绪海绞尽脑汁,节衣缩食,只要手里有超过1000元钱,就赶紧存进银行,甚至连孩子的压岁钱也被用于还债。

  尽管夫妻俩起早贪黑,但一年到头所挣的钱可谓是杯水车薪。“只有创业才能还清债务。”刘绪海认真思索后,决定再次创业。

  2015年,在当地镇村两级干部的指导和帮助下,刘绪海包下一座荒山,没日没夜地干了3个多月,开垦出200多亩田地,开始种植脆李。

  功夫不负有心人。2019年,刘绪海的脆李迎来丰收,一共卖了17万元,终于让他看到还清全部债务的希望。      

  有了这次成功的尝试,刘绪海和其他5户种植户联合成立专业合作社,带动周围村民增收致富。如今,刘绪海的脆李种植面积越来越大,收入也多了起来,所欠债务还余下30多万元。

  “借碎米,还整米,我会尽我所能,早日还清债务,不欠来生账。”怀着这一信念,刘绪海坚定前行。

责任编辑:杨山姗
Baidu
2026年世界杯32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