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6世界杯各大洲分配   重庆市文明办   主办
首页 > 聚焦重庆 > 正文

曹英珍:默默行善50载 用爱温暖陌生人

来源:
字号:
[小]
[大]
【打印】
分享
新浪微博
腾讯微博
微信
QQ空间
QQ好友

  曹英珍,女,1952年6月生,重庆市云阳县故陵镇宝兴村村民。3岁丧母、13岁丧父的曹英珍在家庭经济拮据情况下,先后救助流浪少年、患病邻里、被弃女婴等12人,为他们筑起遮风挡雨的温馨港湾,过上了幸福生活。她的助人为乐美德在当地传为佳话,附近十里八乡的村民都称赞她是有爱心、敢担当、重亲情的大善人。曹英珍曾获重庆好人荣誉。

  含辛茹苦守护至亲两辈骨肉

  1974年,曹英珍公公婆婆因病离世,初为父母的曹英珍夫妇成了小叔子和小姑子的大家长。她和丈夫含辛茹苦地将二人拉扯长大,助其成家立业。

  然而,小姑子的婚后生活并不顺遂,其丈夫意外去世,她和三个孩子的生活陷入困难境地,曹英珍毫不犹豫地将小姑子和侄儿侄女4人接到家里共同生活。

  尽管小姑子患上多种疾病,全身肿痛,卧床不起,曹英珍不管多忙多累,每天都悉心照料她的衣食起居,给她喂饭喂药,擦拭身体,不厌其烦。

  1996年,小姑子因病去世,曹英珍悲痛之余为她料理了后事。自此,曹英珍成了侄子侄女的妈妈,共同组成了一个虽不富裕但却温馨的大家庭。

  严加管教帮助少年脱胎换骨

  49岁的柳华育有2个儿子,2022年还添了孙子,升级当了爷爷,一家人其乐融融、幸福满满。柳华能有现在的小确幸,离不开曹英珍的帮助。

  他说,没有曹妈妈的言传身教,一定没有现在的他。

  1987年,13岁的柳华流浪到宝兴村,曹英珍见他可怜,便决定收留这个孩子。待柳华年龄稍长,曹英珍就送他到山下学打铁,让他拥有一项谋生技能。

  也许是从小流浪的缘故,柳华养成了一些坏习惯,这让曹英珍可没少操心。一次下山,想到家里穷,柳华顺手拿了一村民的一张床单。曹英珍知道后,赶紧给人家赔礼道歉。曹英珍下决心要改掉他的坏毛病,要让他走上正道。当天吃完晚饭,曹英珍把柳华叫到一边,严厉地批评教育了他。

  自此以后,柳华再也没拿过别人一针一线,并主动帮曹英珍分担家务劳动。后来,柳华外出打拼,拥有了自己的小家。

  肩挑背扛救助邻里怪病全愈

  1991年,邻村孑然一身的朱某林身患怪病。曹英珍听闻后,心生怜悯,不顾他人反对,把衣衫褴褛、头生虱子的朱某林接来悉心照顾。

  朱某林得的病在当时极为罕见,每次发作,手指发乌、周身发冷,人变得狂躁。为早日治好他的病,曹英珍可没少吃苦。附近有一家工厂,她和丈夫就去挑力打临工挣钱。

  挑力是重体力活,强度大、超负荷,挣的钱并不多。在那些年代,挑100多斤重的担子,仅挣0.3元,一天最多挑4趟。她每天早出晚归,一天下来,肩膀被磨破皮,脚跟打出血泡,最多也只能挣到1.2元。

  照顾朱某林的第一年,仅给他买药曹英珍就花了1000多元。在当年,曹英珍要挑3000多趟才能赚到这些钱。

  风雨30载,在曹英珍和丈夫的精心照料下,朱某林的病得到有效治疗,发作频次减少,逐渐好转,过上了正常生活。2022年,考虑到朱某林年过花甲,身上还有一些陈年旧病,由70岁高龄的曹英珍继续照顾难免有些吃力,宝兴村村支两委便将朱某林接到当地养老院由专人照顾。

  省吃俭用养育女婴长大成人

  1991年寒冬,曹英珍在邻居家猪圈旁捡到了出生才几天的女婴。还在襁褓中的女婴嗷嗷待哺,需要特殊照顾。家里买不起奶粉,曹英珍想法设法用5斤杂粮换1斤大米,将其磨成米粉,兑开水和白糖喂她,并为她取名朱某(化名)。

  朱某上小学,每天需要自带粮食去学校。家里尽管条件有限,但曹英珍总是想着要让孩子们吃饱吃好。她倾其所能地给这孩子开小锅灶,东拼西凑买了个大坛子,用来装大米。这孩子上学有了专属米坛,每天在学校都能吃上钵钵饭。曹英珍和丈夫在家里则吃的是菜糊糊,顿顿能填饱肚子是一种奢望。

  在已有三个儿女的曹英珍看来,这孩子从小没有亲生父母关爱,她要力所能及从物质和精神层面给予富养,把偏爱给她更多一些,让她成为家里的小公主

  懂事乖巧的朱某在百般疼爱的健康环境中渐渐长大,如今已自信乐观、事业有成,目前打理着一家婚庆公司,还是金牌婚礼主持人。

  50多年来,曹英珍用跨越血缘的大爱为这些人撑起一个特殊的家,当地村民被她助人为乐行为感动,都说她是有爱心、敢担当、重亲情的大善人,一些村民自发为她家捐资捐物给予帮助。曹英珍说,他们的幸福就是对自己最大的回报。 

责任编辑:杨山姗
Baidu
2026年世界杯32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