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你买的这个线不行呀,打围巾太硬了。”
“这个线要用钩针的,你问问哪个会钩针?”
……
12月11日一大早,黄桷坪街道新时代实践所,20多名黄桷义工围坐一起,一边商量如何把手中的围巾、帽子、手套织得更漂亮更舒适,一边挽线、起针、排花、穿边,很快一件件暖冬织物便堆满了桌子。

黄桷义工正在编织围巾。(九龙报 记者 周邦静 摄)
这是黄桷义工协会第八届“冬日针爱”志愿行动启动仪式的现场,与此同时,还有100余名黄桷义工分散在街道的9个社区,用爱穿织一针一线,只为让孩子们的冬天暖一点,更暖一点。
新样式上网学

黄桷义工正在编织围巾。(九龙报 记者 周邦静 摄)
义工冯永征、戈天素两人一组,手法娴熟,飞针走线一点都不含糊。
参加了8届“冬日针爱”的戈天素,觉得冯永征很厉害。“她打的花样多,菠萝花、太阳花、元宝、渔网、桂花针,样样都会,漂亮得很。”
“我是嫌原来的老针法不好看,赶不上现在年轻人的审美,就在网上查,然后跟着学。”冯永征说,自己还有些犟,如果觉得织的围巾不好看,就会全部拆线重新来过,直到自己满意为止。

黄桷义工正在编织围巾。(九龙报 记者 周邦静 摄)
这一次“冬日针爱”志愿行动,她在得知消息后,花了近2天时间,织出2条围巾、一顶帽子。“希望这个冬天孩子们戴上好看保暖。”
“我不会上网,所以跟她现学。”戈天素说,因为自己有基础,学起来很快,想到孩子们可以用我们织的围巾帽子,就“嘿有成就感”。
老带新织围巾
63岁的义工“吴嬢嬢”吴荣涛,眼睛不好使,但织起毛衣来,眼镜都不用戴。因为她闭着眼睛都能织,这次还收了两个“新徒弟”。
26岁的李沁研、22岁的蔡琳是黄桷义工的新生代,第一次参加“冬日针爱”。现场两人围着吴嬢嬢织着围巾,不时询问,然后被指点一二。

黄桷义工正在编织围巾。(九龙报 记者 周邦静 摄)
“我现在基本会了,就是不知道怎么收边。”李沁妍说,请教了吴嬢嬢一下就“开窍”,打算这次为小朋友们织围巾后,也为家人送上亲手织的爱心围巾作新年礼物。
蔡琳是今年才毕业的大学生,虽然很早注册了黄桷义工,但那时学习很忙,做志愿服务的机会很少,“现在有机会我就会来!”
这一次,蔡琳和妈妈、姑姑一起来到“冬日针爱”活动现场,认真地学习织围巾,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:献爱心,让孩子们过一个暖冬。
暖物资暖人心
据了解,黄桷义工协会第八届“冬日针爱”志愿行动自发起到启动,已收到127名志愿者自发报名加入,大家都希望通过自己微薄的力量,传递一点爱心。
黄桷义工协会常务副会长贺明凤说:“听说是给有需要的孩子们织暖冬物资,大家都特别积极,特别是老年人。她们停了平时的娱乐,一门心思织围巾、织帽子、织手套。
同时,很多对针织一窍不通的工作人员,也加入了献温暖的队伍,“我们小姑娘跟着老人家一起编织,大家交流也多了。”大家还建起了微信群,碰到问题会及时提出,群里讨论,乐此不疲。

“你先试一下看合不合适,孩子们戴上的话一定很暖和!”(九龙报 记者 周邦静 摄)
在这次“冬日针爱”活动中,黄桷坪街道也鼎力支持。除了后勤保障,还特别考虑到孩子们的体质,选购了既保暖又柔软的绒毛线100多斤。同时,还有不少志愿者以捐赠毛线、织物的方式,献爱心。
活动启动当天,就已收到志愿者编织和捐赠的围巾、帽子、手套300余件。待全部暖冬物资收集齐后,将分别送给凝冻山区和黄桷坪地区的孩子们,暖冬、暖人心。
(九龙报记者 肖雨 )